最新动态

旧时戏班拜师的规矩
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3:12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    过去的戏班有许多规矩,这些规矩是不能冒犯的,比如收徒弟拜师仪式。百作拜师,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“我是有师傅的”,所以“从艺必须拜师”。唱戏,无师或不入门者,被讥笑为“没有入科班的”,不然会遭受刁难和排斥。    树有根,水有源。神圣而庄严的拜师地点,多在戏班供老郎王牌子的厅堂举行,拜师前,八仙桌上供老郎王牌子处的香炉插着香,放有纸钱、黄表等祭品。师傅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,两边坐着一些资深的老师傅,整个戏班的同仁都要邀请到堂参加。拜师者先给老郎王敬香吊表、作揖跪拜,先由师傅给徒弟排辈、起一个艺名后,再由引荐师(介绍人)宣布其师徒关系,其余人纷纷向师傅贺喜。

图片

    徒弟在拜师时,要给师傅“束脩”,作为见面礼,徒弟低着头,跪在师傅面前,双手合十,举过头顶,行八拜九叩大礼,并聆听师傅的教导:如介绍满戏班同仁的关系,谁是门头,谁是掌班,谁是箱主,谁是司鼓,谁是师娘,谁是师叔,谁是师兄等。然后就是师傅们讲些“玩班子”的规矩。要是犯规了,轻则打屁股,有时吊起来用荆条抽。严重者“转铁”(开除),除你的“六根”,即六种感觉器官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    师傅讲过这些之后,一脸严肃地站起身来,叫师娘端一条长板凳来,并带上戒尺(受戒)。搬来后,师傅对徒弟说:“你跟我匍在板凳上,把屁股撅起,老子要打你八十大板。”这时,就有一位师傅出来转弯了,拦住戒尺讲情说:“免四十大板。”这时,又有一位师傅说:“请看在我的薄面上,打二十大板。”还有一位师傅说:“再免他的十板。”结果减到最后只打五板。徒弟匍在长板凳上,由师傅仅打五板(天地国亲师)。可师傅只打四板后,不打了,说:“最后一板留着你以后不听话时再打。”徒弟在被师傅打板子时,嘴要挨着板凳头的一端。过去,凡正式拜过师的人,叫“啃过板凳头”的。拜师仪式结束后,做徒弟的要请满堂的人入席喝酒,谓之请“拜师酒”,也叫“拜师宴”。    拜师学艺,生死皆从师命,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,做徒弟的必须信守。日常生活中,徒弟吃住在师傅家,要给师傅铺床叠被,端饭侍茶,带小孩、倒夜壶,倘不合意,立即打骂。这叫“徒弟徒弟、三年奴隶。”练功时若不合格,即面壁罚跪。半年之后登台试演,称为“亮戏”。徒弟正式入科后,早上5点起床喊嗓,7点开始练功,也不准小便,要把尿练散为止。早饭、午饭后排戏,晚饭后演戏,煞戏后继续排戏。给一人排戏全体学徒看排戏,谁瞌睡就用竿子敲头,一直到半夜才睡觉。周而复始,每天如此。    过去学戏没有文字教材,都是师傅口传身授,师傅怎么教,徒弟就怎么学,靠一句一句地学舌,死记硬背。学徒期间不拿薪俸,做套把换洗的衣服是好的。节期、师傅生日要送烟酒。徒弟“坐三年冷板凳”出师后,还要再尽一年义务,方可离开,去加入其他科班,也有留在师傅戏班的。谢师,徒弟要请师傅喝“谢师酒”,以作“饭碗”的感恩,恭而敬之。师傅逝世,徒弟要披麻戴孝,送上山头。    没有“迷信”,就没有传统。从以上所述的旧时戏班拜师规矩,不难看出,虽然因历史条件所限,有些条款带有封建、迷信色彩,但其中绝大部分寓意深长,对戏班保证演出质量,维持后台秩序,以及剧界同仁团结友爱,尊师爱徒,注重戏德等方面,都是有意义的。这些规矩的存在,反映了戏班艺人行走江湖时小心翼翼、如履薄冰,同时又何尝不是他们对观众负责、对职业敬畏的写照呢?江湖弥漫,正是因为了有了这些规矩,一个戏班才能在俯仰间生存戏曲这门艺术才会得到延续。     时代进步了,虽说拜师学艺不再磕头,变成了“师傅请喝茶”,但尊师重教的传统民俗,仍在剧团沿袭和发扬。如今,拜师场所只不过是形式有所不同,也逐步被艺术戏校或各类培训班所取代。 

图片

    相关链接    “九龙口”。戏谚曰:“九龙口,不准坐,服装穿破不穿错”。九龙口即打鼓佬的座位,从开戏至散戏,打鼓者始终不得离开。如有事离开,也必须等替者来了,才可起身。    对于戏曲,我是个外行,道听旁说而已。如戏台上,“狗可以上台,猫则不能上,见之追打之。”照理说,猫是“财喜”,可带来戏班“簸箕元宝”,为什么猫不能上台呢?等我搞清楚了之后,再来告诉你们。(图片系沔阳花鼓戏青年剧团演出剧照)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